本报讯(实习记者于静)由鲁迅博物馆的黄乔生详细注释的《朝花夕拾》,近日出现在参观鲁博的中学生手中。
中学课本中有18篇鲁迅先生的文章,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首屈一指,那些来鲁迅博物馆参观的同学们也是那样渴望贴近鲁迅先生。然而,鲁迅先生深厚的国文根基使作品中典故繁多。这既是一个文学特色,也是阅读时的一个难点。尤其是现代的少年儿童,不仅缺乏古籍知识,对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也概念模糊。
有鉴于此,黄乔生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的注释本为底本,删减其中的过左词句,根据中学生的水平和需要,对生词和时事进行了详细注释,并选出《我的种痘》、《我的第一个师傅》两篇适合少年阅读的回忆性散文编入其中。
本书编委、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告诉记者:“中学生的课外读物,应该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。文学经典,是时代文明的结晶,用鲁迅先生的作品来滋养年轻人,有助于这些决定民族未来的年轻一代生命质量的提高。普及鲁迅先生的作品,就是要让全民族接受,就是要让青年人接受。”
详细注释后的《朝花夕拾》,展现出一个活生生的少年鲁迅。编者希望可以藉此改变中学生们在课堂上形成的鲁迅僵化、令人敬畏的形象,还之以亲切的面貌。